民國86年我在金門當兵時,當時證券市場剛推出認購權證,在資訊落後的當兵時期,連電視的盤都沒得看,憑著看報紙的報價塗鴉做功課,竟靠著認購權證在2個星期內大賺1倍,對小額致富的觀念就此扎根,認為股市中總有機會把小錢滾成大錢的。
退伍後,進入證券市場,當時大盤從5422點一路漲到萬點天堂,各家券商爭相推出認購權證,幾乎推出前的認購額度都比發行張數多,許多人透過關係認購,券商也賺得不亦樂乎,權證的履約價越訂越高,似乎認為大盤會漲到2萬點似的。
在市場一遍樂觀的時候,台股自10393點開始崩盤,什麼轉折、支撐都沒有用,連續跌了1年半,只要你手上有權證,放半年以上,幾乎都只剩下1/10的價格,再不賣的話,連履約價值都沒有,時間到了就下市,權利金都被當初的發行券商賺走了。
看看群益證最近發行的華南金認購權證,發行價3.87元,履約價42.75元,對照華南金今天的收盤價24.6元,也就是說1年內華南金要漲到46.6元,不然權利金就要被群益證賺走了,相當的漲幅必須達到87%,但換個角度想,若認為華南金股價將大漲87%以上,與其買進發行條件相當不合理的權證,還不如融資買進華南金,若真的有如此漲幅出現,則融資買進華南金所賺的,會比買權證賺的還多。
各位股友可以想一想,台灣的認購權證是不是太貴了?
2002/7/10
全站熱搜